苹果免费赚钱软件无广告(苹果看广告赚钱的app下载)

80客栈

苹果和微信,一个是手机,一个是软件,看似毫无瓜葛,却总有纷争不断。2019年沸沸扬扬的打赏功能让两家彻底结下梁子,在一个是外国品牌,一个是中国品牌的情况下,国人几乎都支持了微信,苹果最终没吃下打赏这杯羹。然而最近,又有一场关于微信和苹果的battle,大家却纷纷选择了苹果。

而这一切的转折只因为苹果iso14.5的一项新功能。

“APP追踪透明度”(标题)

1月28日,数据隐私日,苹果公司讨巧地在这天发布了一份面向广大群众的报告——“数据生活的一天”,这份报告将以往广告商是如何对用户进行信息跟踪进行了科普,同时亮出了最新的一项功能“APP追踪透明度”,这或许只是一项小小的功能更新,但广告界却迎来了一次不小的地震。

营销公司 Epsilon 的首席分析官 Loch Rose 表示,目前还未知苹果这项功能正式上线时会有怎样的影响,但预计广告商在 App 内投放广告的费用最多将降低 50%。而且据广告周刊 AdWeek 报道,有大约 68% 的用户将拒绝 App 跟踪,这对广告业无疑是巨大打击。

在以往,手机在安装APPS后就能获取用户的数据,不管用户同不同意都可以进行广告投放,而这次的“APP追踪透明度”,让APP在跟踪用户数据前必须先获得用户的许可,如果有软件商试图耍小聪明,偷偷采集,那苹果将会对这款软件进行下架。

在这个只要上网就有无数广告争先恐后让我们批阅的时代,终于有手机厂商与软件商“硬刚”了,这波苹果当然赚足了好感,只是苹果到底动了多大一块蛋糕,让广告商们如此紧张?

这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聊一下近些年常听到的“大数据分析”。

冠冕堂皇的“大数据分析”(标题)

在听到“大数据”时,更多人只关注于“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却不知道这样庞大信息的“大数据”或许就有你的一份。

相信不少人有过同样的疑惑,手机是不是能够监控我们?不然怎么解释上一秒才和朋友聊起扫地机器人,不一会儿就有各大购物软件争相推送的扫地机器人优惠券,更为细思极恐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在手机上进行交谈,仅仅是现实生活中提了一嘴。

事实上,通过特殊手段,手机确实能监听我们在现实中的对话,但这样的监听成本很高,更多时候软件商仅通过你曾经浏览的网页记录,家庭网络连接了什么,就能推算出你是几口之家,无线网络连接了什么牌子的电脑和手机,多方面信息串联分析,就能把达到时时监控的效果。依照这些数据,软件商们便能将你“归类”,“量身定制”你的消费方案。

就在前几天,复旦大学的孙金云副教授就和他的团队在5个城市进行了试验,用苹果手机和非苹果手机分别测试了同样的路程中他们的价格,800多趟打车的结果显示,滴滴确实存在“见人下菜碟”的情况,苹果用户打车的价格远比非苹果手机的贵。

此外,如果你经常坐滴滴就能发现,同样的出发地和到达地,自己叫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可一旦用新账号账号下单,价格却能更便宜,滴滴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贵出一两毛,打车的人难以发现,而一旦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从“熟客”这里赚到了不少钱。

滴滴这种“见人下菜碟”“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就不仅仅是推送广告这样无关痛痒的问题了,而是真的侵犯了用户的利益,大数据发展到今天,像滴滴这样的企业其实早就见怪不怪,携程、去哪儿网也被用户反映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只是这些企业大多是行业内的垄断企业,他们收集利用我们的信息,更多是为了盈利,并不会对我们的信息再进行二次利用。然而,这些软件商们不会,并不代表犯罪分子不会。

隐私暴露对我们的危害(标题)

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更紧密,但同时也让犯罪变得更加简单。

2019年《网络犯罪治理防范白皮书》指出,2019年,因勒索软件攻击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预计达到每分钟22184美元。即使我们真的相信知名软件商不会非法利用我们的隐私信息,法律有在保护我们的隐私信息,但也难免会有疏漏。

白皮书中表明,目前公民的个人信息侵犯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一开始先由黑客入侵数据服务商,再联合企业中的内鬼进行数据的非法爬取,获取的数据直接出售给数据中间商,经过一系列的验证和清洗,再卖给非法数据的利用者,也就是那些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的人。

这样一来,看似无关紧要的个人隐私就变成了罪犯手中的牟利工具,而你可能是随时被他们钓上的鱼。

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源抓起,所以苹果作为手机厂商主动担起这份责任也确实让人很有好感,但苹果真的是慈善家吗?

苹果是不是慈善家不知道,但苹果这一招确实触怒了不少软件商,Facebook甚至在多家媒体上连续刊登整版广告,称苹果的隐私措施不仅会损害小企业,还会损害整个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库克知道自己动了一块大蛋糕,所以他还特地开发了SKAdNetwork来与这项新功能配合,这个新开发的SKAdNetwork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广告商,苹果允许广告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进行广告投放并进行广告效果监测,只是这个效果远不如之前的“精准投放”。

所以苹果于软件商是扇了个巴掌再给块糖的策略,以保护用户隐私权为名,又能从广告业中抽走一份红利,名利双收。

然而只要仔细思考就能发现,苹果的做法除了让用户感觉到被尊重,本身用户要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复杂了。相信大家在下载软件的时候,都遇到过软件不给授权就无法下载的情况。而苹果也一样,一旦有APP存在不给授权就不提供服务的情况,苹果就会以用户歧视的理由下架该软件,即使有的苹果用户愿意开放权限也无处下载。

要知道,微信、支付宝、淘宝等软件在中国几乎是垄断性的,他们完全有实力跟苹果一拼,所以库克这一举动并没有将局面打破,反而是激化了矛盾,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真的能够离开这些APP吗?

隐私or便捷?(标题)

说来可笑,个人的隐私需要得到保护是毋庸置疑的,但到了如今却只能变成选择题,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只能有一个答案的选择题。

毕竟我们确实难以想象如果生活中没有微信支付、支付宝该如何付钱,没有淘宝的世界该如何购买东西……习惯的养成让人们变成了软件的奴隶,渐渐对他们的无理要求言听计从。况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大家的信息都被利用了,那自己就不是单一的受害者,心理似乎就能得到平衡。

所以就目前而言,这道选择题我们很难有答案,但毫无疑问的是,所有人都该为打破这种只能二选一的局面努力。

苹果站在消费者这一方,打响了温柔的第一枪,后续仍需要我们消费者、手机厂商、甚至是软件商去打破,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从不该是以强迫某一方为展开的。

可喜的是,4月8日,魅族宣布将在Flyme 9中OTA升级带来「限制应用跟踪」功能,而它也成为了安卓首家将默认开启限制应用追踪的厂商。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和广告协会准备与苹果方积极沟通,在不反对这项隐私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研究一项名为CAID的新工具,并且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还表过态:在激发市场活力、拉动消费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处理好数据的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

只是有业内人士偷偷爆料,CAID的推出本身就是想用来绕开苹果公司的新隐私规则,从而对iPhone用户的数据继续进行跟踪,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移动广告。

由此可见,选择隐私还是便捷这个问题正在不断激化,手机厂商和广告商们都在暗暗较劲,看似二者已经剑拔弩张,但其实作为抉择方的消费者才是打破这道选择题的雷神之锤,我们选择了什么,未来就会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这道选择题递到了你面前,你会选择什么呢?

#本文所包含的App

钱咖
  • 支持: ios
  • 分类:
  • 下载: 19763次
  • 发布: 2022-12-12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